三国时威风八面的夏侯姓、诸葛姓、司马姓,后来怎么渐渐沉寂了?
在三国时期,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极为强大。平民百姓几乎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,只有世家子弟能享有较好的教育,这使得那个时代的许多杰出人物都与家族势力紧密相关。像诸葛亮、诸葛诞、诸葛瑾等诸葛家族的三位重要人物,几乎在魏、蜀、吴三国之间都有重要位置;而夏侯渊、夏侯惇、夏侯玄、夏侯霸等夏侯家族的名将,则贯穿了曹魏的兴衰。
然而,这些曾经叱诧风云的家族,今天却几乎难觅踪影,究竟发生了什么呢?
司马家族,在三国争斗中最终脱颖而出,通过篡夺曹魏的政权建立了两晋,国运持续了150年之久。按理说,作为皇族,司马家族应当在这150年间繁荣兴盛,成为遍布天下的大姓。但事实却恰恰相反,司马家族的后代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兴盛,反而逐渐没落。
展开全文
司马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,那个时候,许多人因担任“司马”这一官职而改姓为司马。春秋时期,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就因为这个原因改姓司马。到三国时,司马家已经是河内司马氏的后代,传承了多个世代,以武士出名。例如春秋时期的剑法大师司马蒯聩,秦末的赵将司马卬,以及汉朝时期的征西将军司马钧,司马懿的曾祖。
随着时代发展,司马家族从以武立家逐渐转向了文治,尤其受到司马迁的影响,家族开始注重历史学与经世致用。正是这种务实的学风,培养了后来的司马家族成员的权谋才能。但即便如此,司马家族的衰落依然难以避免,尤其是在八王之乱期间,司马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剧,甚至出现了对同族兄弟的大规模残杀。
五胡乱华后,部分司马家族成员南渡避难,但随着刘裕篡位,司马家族遭到大肆屠杀。幸存下来的后代不得不改姓以避祸,有的改为“同”,有的改为“冯”,甚至有的直接改姓为司或马。司马家族的余脉虽然还在一些地方存在,但总体已无法恢复昔日的辉煌。
与司马家不同,夏侯家族的来源较为单一。夏侯家起源于周武王灭商后,夏禹的后裔被封到杞地,后来的夏侯家族便以“夏侯”作为姓氏,表示自己是夏禹之后的子孙。夏侯家在汉初迅速崛起,主要得益于夏侯婴的贡献,他是刘邦的重要支持者之一,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,并且在刘邦建立汉朝时没有受到政治打压。因此,夏侯家逐渐成为名门望族。
在三国时期,夏侯家因与曹家有亲戚关系,早早就与曹操结盟,夏侯惇和夏侯渊这两兄弟成为曹魏军队的核心人物。尽管夏侯惇常常遭遇战败,但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,他依然稳坐高位,受到曹操的极高信任。与此同时,夏侯家族也逐渐由武将家族转型为学术家族,涌现了不少经学大家。
然而,随着司马家族篡位成功,夏侯家族成了曹魏的忠实支持者,反而遭到了司马家族的猜疑与打压。最终,夏侯家族的主要成员在司马家族的迫害下几乎全军覆没。部分幸存的后代为了躲避追杀改姓,有的改为“夏”或“侯”。尽管一些偏远支脉得以保存,但夏侯家族的衰落已经无可避免。
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也曾显赫一时,诸葛亮、诸葛瑾、诸葛诞等都是人才辈出的杰出人物,特别是诸葛亮,他堪称千古名将,才智过人。诸葛家族的姓氏来源有三种说法:一种是黄帝后裔的葛伯所赐姓,另一种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有熊氏;还有一种是因陈胜吴广起义的将领葛婴所改姓为诸葛。无论是哪一种来源,诸葛家族的起点并不高,东汉末年他们的地位与司马家和夏侯家相比稍显逊色。但凭借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,诸葛家族逐渐崛起。
然而,随着诸葛家族的逐渐衰弱,诸葛诞在魏国谋反,导致他家族的灭亡;诸葛瑾则仕吴,后来他的子孙也在政权斗争中丧命。只有少数诸葛家族成员幸存,但他们也未能逆转家族衰落的命运。尤其在蜀汉灭亡之后,诸葛家族几乎断绝。即使有一些诸葛后人,如诸葛绪等,依然在晋朝时期有所建树,但总体上,诸葛家族也未能避免灭亡的结局。
通过这几大家族的兴衰历程,我们可以看到,权力斗争往往是残酷而无情的,几乎每个世家都经历过被满门抄斩的命运。最终,只有少数的后代逃过了厄运,继续延续着家族的血脉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