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券主力上演“破五反五”,主力死守成本区,这两类股即将起飞
证券板块“弹簧效应”深度解析:主力资金的三重底牌
近期,证券板块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“破五反五”行情,其中暗藏着主力资金精心策划的吸筹策略。若能读懂主力背后的三重底牌,投资者便有望在下一轮拉升前精准卡位。
一、V型反转:主力护盘,多头蓄力
8月20日上午10点15分,证券板块突然遭遇空头袭击,指数放量跳水,瞬间跌破5日均线,最低探至2328.5点。市场恐慌情绪蔓延,短短半小时内,成交额高达19.8亿元,占上午总成交量的65%。
然而,下午1点30分,剧情反转。主力资金在买一档挂出连续万手托单,中信证券、东方财富等权重股的买盘堆积量超过日常均值三倍,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。
在强大买盘的推动下,指数在15分钟内直线拉升1.2%,不仅迅速收复5日均线,更将收盘价定格在2332.89点,形成一根下影线长度是实体两倍的“定海神针”K线。
这种走势,精准契合威科夫理论中的“弹簧效应”(Spring)模型:先是跌破关键支撑位,制造市场恐慌,诱使散户割肉出局;随后,主力快速拉升,收复失地,让此前割肉的投资者措手不及,达到低位吸筹的目的。
从量价关系来看,8月20日的走势也佐证了这一判断。破位下跌时,成交量显著放大,显示恐慌抛盘大量涌出;而反抽时,成交量则更为强劲,表明主力资金正在积极吸纳筹码。当日振幅高达1.68%,但全天量比仅为0.77,说明市场上的抛压已被主力消化殆尽。
展开全文
二、铁底支撑:2330点不容有失
主力对8月15日那根放量大阳线的死守,也暴露了其不容失守的成本区域。8月15日,证券板块主力净流入255亿,当天大阳线的高点2335点和低点2310点,构成了近期市场的强弱分水岭。
在8月20日的V型反转中,最低点2328.5点恰好踩在8月15日阳线实体顶部上方两个点的位置,而收盘价2332.89点则完全覆盖了早盘的跌幅,显示主力护盘意愿强烈。更为关键的是,即使在21日出现高开低走的情况下,指数依然稳守在5日线上方,这种“悬空震荡”形态,往往预示着新一轮攻势正在酝酿。
此外,截至8月21日早盘,10日均线以每日5点的速度上移,已经抵达2320点。这意味着,只要在三天内不跌破2310点,10日均线将与8月15日阳线底部重合,形成双层防护网。历史数据显示,证券板块在这种形态下出现深度回调的概率不足15%。
三、龙头抗跌:洗盘接近尾声
尽管8月21日板块整体高开低走,但部分龙头个股却逆势上涨,例如指南针上涨4.69%,华林证券盘中也多次出现万手大单护盘。这种“龙头抗跌”现象,往往预示着洗盘接近尾声。类似的情况也曾在2024年1月券商行情启动前出现,当时光大证券便提前板块三天企稳。
要判断V型反转的真伪,需要关注两个关键量价条件:
破位时,成交量需要超过前一日均值的30%以上,以营造恐慌氛围。
反弹时,成交量的峰值必须突破早盘高点,以证明主力资金已经入场。
8月20日下午1点45分,拉升时的成交量达到8.7亿/5分钟,是早盘最大抛压的1.8倍,符合真反转的标准。
相反,诱多式反弹往往存在两大破绽:
分时图呈“倒V”,即冲高回落,且二次反弹缩量(例如7月4日中信证券尾盘急拉,量比仅为0.43)。
Level-2数据显示,托单全是50手以下的碎单,而大单则暗藏在卖盘之中。
应对策略
当板块出现“缩量假破位 龙头股抗跌”的组合时,往往预示着变盘在即。8月20日,板块的换手率为1.33%,较前一日下降22%,但指南针的换手率反而从1.8%升至2.9%。这种背离现象,说明活跃资金已经开始回流。
操作建议:
持仓者:密切关注2330点,如果收盘跌破该点位,则减仓50%;如果放量跌破2310点(8月15日阳线底部),则立即清仓。如果30分钟K线站稳2345点(8月21日假阴线高点),且量比达到1.2,则可以加仓至7成。
建仓信号:
信号一:回踩2330点下方缩量。如果单根5分钟K线的成交量低于2000万,同时出现千手托单,可以分批建仓(参考7月24日的洗盘模式)。
信号二:突破2345点时放量。需要满足连续两根30分钟K线的收盘价高于该点位,且第二根的成交量是第一根的1.5倍以上。
止损策略:
高位股(近期涨幅超过20%的个股):设置7%的绝对止损线。
低位股:观察60分钟MA60均线,如果连续三根K线收于该均线下方,无论盈亏,立即撤离。例如6月28日,长城证券跌破18.4元后,三日内再跌12%,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训。
总之,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,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仔细分析市场走势,洞悉主力意图,才能在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评论